每年11月19日是世界防止兒童受虐日,根據衛福部統計,台灣去年(2022年)一整年在各個場域的兒少保護個案,高達近一萬二千(11,950)人(*註1);換算下來,台灣平均每天近33名兒少遭受兒虐,可見防止兒少遭受暴力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兒福聯盟自2011年起響應日本的兒保倡議行動,在台灣發起「橘絲帶兒童保護運動」,呼籲社會大眾一起關心兒童、防止兒虐,也邀請家長共同響應正向教養方式,以同理代替責罵,用非暴力的管教方式,代替對孩子體罰或施加暴力。經兒盟12年來的倡議,台灣社會的兒保意識逐漸進步,從本次《公共場合目睹大人打罵小孩經驗》問卷調查(* 註2)可知,已有近9成(89.3%)的民眾認為「打罵不是有效的管教方式」,也有7成3的民眾認同「不管任何理由,都不應打小孩」;顯見台灣社會對於正向教養,已逐漸形成共識。根據聯合國《兒童權利公約》的定義,體罰是「任何運用強制力施加的處罰,且不論程度多輕微,目的是要造成某種程度的痛苦或不舒服」,且體罰是有辱兒童人格的。但大人的認知和孩子被對待的實際情況,似乎有些距離,兒虐、霸凌、過當管教等各種形式的暴力,仍不斷在台灣各個角落發生。
兒盟在2021年加入國際預防兒童虐待及疏忽學會(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hild Abuse and Neglect, 簡稱ISPCAN),藉此連結國際組織No Hit Zone,今年進一步將「No Hit Zone零暴力空間」概念帶入台灣,以「大人不打大人」、「大人不打小孩」、「小孩不打大人」、「小孩不打小孩」四個理念為核心,成為東亞國家第一個獲得No Hit Zone金色標章認證的倡議者。兒盟執行長白麗芳表示:兒盟一提出「No Hit Zone零暴力空間」倡議行動,馬上得到各界熱烈響應,包括兒童健康聯盟、兒科醫學會、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、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、台大醫院兒保醫療整合中心、林口長庚兒保中心、土城醫院、輔大醫院兒保暨家暴防治中心等醫療單位;與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合作的近百個兒少照顧據點、與兒盟合作的74個兒少社區組織,以及麥味登、丁丁藥局等企業,共計已經有超過1,000個據點加入「No Hit Zone零暴力空間」,兒盟希望以此為起點,誠摯邀請更多關心孩子的單位和大眾加入零暴力空間的行列,一同打造一個讓所有人都能免於暴力、安心共好的社會。